在建立指标之前,需先收集指标,这些指标来自实际的业务需求,我们称这些指标为一级指标或者业务指标。收集指标时可以从基础属性、管理属性、业务属性、技术属性等角度来描述指标。
有了业务指标,基于它的计算口径、计算公式可以分析出二级、三级、...、N级指标,直至原子指标。我们称这些用于计算得到业务指标的二级指标、三级指标、...、N级指标为中间指标,原子指标为基础指标。一般原子指标有数据库表字段直接对应。
业务指标、中间指标和原子指标合起来组成了我们的指标库,这些指标都需要在指标管理模块中维护起来。
下面以一个简单的考勤业务为例,说明需要维护的指标。
某公司出于考勤管理需要,人力部门需要知道每个月每个人的考勤天数、出勤天数和请假天数。考勤天数=出勤天数+请假天数,通过考勤天数了解员工是否有旷工,出勤天数决定员工的月工资。另外他们还关心加班天数,因为这个与月绩效、年绩效有关;以及出差天数和非出差天数,这个涉及员工差补问题。
故与考勤有关的业务指标有:考勤天数、出勤天数、请假天数、加班天数、出差天数、非出差天数。涉及维度人员和月份。这些指标都可以从员工个人周报表取得,其中:
- 1)出勤天数=自然工时/8
- 2)请假天数=请假工时/8
- 3)加班天数=附加工时/8
- 4)考勤天数=出勤天数+请假天数
- 5)出差天数=自然工时/8,且是否出差为是的
- 6)非出差天数=自然工时/8,且是否出差为否的
员工个人周报表结构
故基础指标有:自然工时、请假工时、附加工时。
综上,与考勤有关的指标有:考勤天数、出勤天数、请假天数、加班天数、出差天数、非出差天数、自然工时、请假工时和附加工时。至于这些指标有哪些属性,每个属性值是什么,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了,根据需求和系统要求收集整理即可。
完成指标收集、分析、整理后,就可以开始在指标管理模块来创建这些指标。后面章节将以上述考勤指标场景为例,讲解指标域、指标、指标主题的创建。
请先登录